Islamic sources

赛义德·鲁霍拉·穆萨维(伊玛目霍梅尼)

赛义德·鲁霍拉·穆萨维(伊玛目霍梅尼)

本周作者

赛义德·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1281-1368),即伊玛目霍梅尼,是伊斯兰革命的领袖和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缔造者,也是14世纪(伊斯兰历)最伟大的什叶派人物之一。 出生 伊玛目霍梅尼生于伊斯兰历1320年主麻日20日(法蒂玛·扎赫拉诞辰日),相当于公元1902年9月24日(伊斯兰历1281年梅赫月1日)。他的曾祖父赛义德·海达尔·穆萨维·阿尔德比利于伊斯兰历8世纪随岳父米尔·赛义德·阿里·哈梅达尼从伊朗迁徙至克什米尔,传播伊斯兰教和什叶派伊斯兰教。 科学与文化人物 阿迦·赛义德·鲁霍拉凭借其非凡的才能,迅速掌握了各个领域的知识。除了法理学和伊斯兰教法学之外,他还跟随当时著名的教授(阿亚图拉·哈吉·赛义德·阿布·哈桑·拉菲·卡兹维尼和阿亚图拉·米尔扎·穆罕默德·阿里·沙哈巴迪)在库姆学习哲学和高级苏菲主义,并在六年内迅速取得了这些学科的进步。到公元1315年(伊斯兰历1355年)阿亚图拉·哈埃里去世时,哈吉·阿迦·鲁霍拉已被认为是库姆初级伊斯兰学校的首席学者之一。 霍梅尼的教育 伊玛目霍梅尼自幼接受教育,之后进入学校学习。中学毕业后,他继续在新的伊斯兰学校深造,毕业后开始跟随他的叔叔和兄弟学习伊斯兰科学。 在阿拉克的教育 公元1339年(伊斯兰历),霍梅尼伊玛目前往阿拉克,在阿亚图拉·阿卜杜勒·卡里姆·哈埃里·亚兹迪的指导下完成学业。在此期间,他师从谢赫·穆罕默德·阿里·布鲁杰尔迪和谢赫·穆罕默德·戈尔帕耶加尼等老师。 在库姆的教育 在阿亚图拉·哈埃里前往库姆的同时,伊玛目也前往库姆,并在25岁时于一所伊斯兰寄宿学校(pesantren)完成了高等教育。随后,他通过阿亚图拉·哈埃里的教导获得了独立判断(ijtihad)的资格。在伊玛目的所有老师中,对他影响最深的是已故的穆罕默德·阿里·沙哈巴迪的苏菲主义理论课程。在长达六年的时间里,他有时每天,有时每周都去拜访沙哈巴迪,学习苏菲主义以及法理学和哲学。 教学 伊玛目在27岁左右就开始教授哲学书籍,除了哲学之外,他还致力于伦理学的教学。礼萨·沙阿的代理人曾力主关闭这门课程,但由于伊玛目的抵抗而未能如愿。然而,他们被迫将伦理学课程从法伊兹亚学校转移到位于城郊的哈吉·穆拉·萨迪克学校。他们也教授教法学和原则。他们于伊斯兰历1325年开始教授教法学和原则,恰逢阿亚图拉·布鲁杰尔迪抵达库姆。在纳杰夫流亡期间,应学生们的请求,他们也开始教授这些课程,并于伊斯兰历1348年2月开设了为期13节的教法学指导课程。 著作 伊玛目的写作生涯始于学术探讨,并持续涉及伦理学、教法学和原则等领域。他大约27岁时撰写了《米斯巴·希达亚》(Misbah-ul-Hidayah),该书曾被多位当代著名学者评注。29岁时,他撰写了斋月祈祷文的注释,随后又撰写了关于阿尔巴因节圣训的著作。此外,他还著有其他21部著作,其中包括: 《哈马德章释义课》(Lesson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Surah Hamad)、《至大圣战》(Jihad Akbar)或《为自我、道德和苏菲主义而奋斗》(百科全书,第50卷); 《哈里发与国家的指路明灯》(Guiding Lights for the Caliphate and the State); 《晨祷释义》(Explaination of the Morning Prayer); 《阿尔巴因节圣训释义》(Explaination of the Hadith of Arbaeen); 《哈克姆·凯萨里诗句注释》(Al-Hakm Qaysari Verses)和《米斯巴·阿纳斯注释》(Misbah Al-Anas); 《米夫塔·盖布注释》(Miftah al-Gheeb); 《阿斯拉尔·萨尔瓦》(Asrar al-Salwa)或《米拉吉·萨拉金》(Meraj al-Salakin); 请求与意志论; 《圣训论》旁注:拉斯·贾洛特、卡齐·赛义德及独立圣训诠释; 揭秘;理性与无知战士圣训描述; 祈祷仪式; 讯息; 待售书籍; 净化之书; 安瓦尔·希达亚·菲·塔拉基赫·阿里·阿基克; 获取伊斯兰知识的途径; 伊智提哈德与模仿中的讯息; 祖布达·阿赫卡姆; 穆赫尔玛·马卡西卜; 塔赫里尔·瓦西拉; 吉哈德·纳夫斯或吉哈德·阿克巴尔; 伊斯兰政府或法基赫监护; 《古兰经》开端章诠释; 朝觐仪式; 迪万·艾尔·伊沙尔。 政治与社会生活 1944年5月15日,在礼萨·巴列维统治时期动荡而相对自由的社会氛围中,伊玛目向全国发表了关于为真主而反抗的布道,称这是改革两个世界的唯一途径。同年,针对人们对《阿斯拉尔·哈萨拉特》(Asrar Al-Hasalat)一书的质疑,他抨击了礼萨·汗,并提出了伊斯兰治理的理念以及通过反抗来建立这种治理的必要性。在阿亚图拉·布鲁杰尔迪的领导下,伊玛目在其名下成立了一个改革委员会,负责改革伊斯兰学校并推动其内部变革。阿亚图拉就各种问题,特别是与治理相关的问题,向他咨询意见。1949年,他代表阿亚图拉·布鲁杰尔迪会见了国王,阻止了对几人的处决。1962年10月,《邦与省联合法案》获得政府批准。这项法案取消了选民和当选官员的三项资格要求:必须是穆斯林、必须以真主圣言宣誓效忠、必须是男性,从而为巴哈伊教徒的参政铺平了道路。伊玛目在给阿拉姆的电报中写道:“我再次劝告你,要顺从全能的真主和宪法,并敬畏违背《古兰经》、穆斯林学者和领袖的裁决以及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不要无故损害国家利益;否则,伊斯兰学者将毫不犹豫地对你发表意见。”在当时的形势下,伊玛目的这番坚定警告可谓前所未有。 第十五次霍尔达德起义 在各省协会失败后不久,国王宣布就一项被称为“白色革命”的计划举行全民公投。在公投前四天,伊玛目发表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声明,驳斥该计划违背伊斯兰教义和宪法。 1963年,在法尔瓦丁,特工袭击费齐耶后,伊玛目在一次演讲中哀叹长老们的沉默:“如今,沉默就是对暴政政权的共谋。”第二天,他发表声明,明确呼吁乌里玛放弃隐瞒信仰的做法,并补充道:“我已经做好了面对你们特工刺刀的准备。” 在萨瓦克要求演讲者承诺不攻击沙阿和以色列的情况下,伊玛目在1963年阿舒拉节的演讲中强烈批评了沙阿和以色列的干涉。当晚,伊玛目被捕,并从库姆被押往德黑兰。在德黑兰和瓦拉明民众起义以及乌里玛的压力下,政府被迫释放了他。 抗议投降和流亡土耳其 1964年10月11日,投降法案在议会获得通过。消息传到伊玛目耳中后,他立即发出警告。1965年11月3日,由于美国总统大选的缘故,伊玛目被逮捕,并被流放到土耳其。霍梅尼伊玛目在土耳其待了11个月。 纳杰夫时期 1965年10月,伊玛目和他的儿子被流放到纳杰夫。政府原本打算将伊玛目流放到纳杰夫的一所伊斯兰寄宿学校,让他远离政治。尽管在纳杰夫期间,伊玛目每天都会花三个小时去圣陵朝拜和祈祷,但他参与运动的活动并未停止。抵达纳杰夫四天后,伊玛目会见了阿亚图拉赛义德·穆赫辛·哈基姆,并敦促他加入起义。1967年4月,他们联名致信霍维达,措辞强烈,抗议一项包含反伊斯兰条款的法律草案。 伊斯兰运动的开端 伊玛目(愿主喜悦他)于20世纪60年代初投身政治,抗议省级和省级社团法案。然而,这场斗争的转折点是他于1964年公开反对投降法案的通过;他关于此问题的历史性演讲导致他被捕并流放至土耳其。 在土耳其布尔萨居住一段时间后,伊玛目霍梅尼(愿主喜悦他)被调往纳杰夫。在这座圣城,他通过讲授法理学和发表政治声明,使伊斯兰运动得以延续。1978年,正值民众抗议活动不断升级之际,在萨瓦克(伊拉克安全局)的坚持和伊拉克复兴党政权的压力下,他被驱逐出纳杰夫,前往巴黎。 在讷沙托的居住 伊玛目在讷沙托(巴黎郊区)的居住仅持续了几个月,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利用媒体和与国际记者的广泛接触,将伊朗革命的声音传遍了世界。伊玛目清晰的立场、果断的回答和谦逊的举止,使他成为世界公认的精神领袖和革命领袖。 历史性的回归与革命的胜利 1978年巴赫曼月12日,伊玛目在流亡15年后返回祖国。他抵达德黑兰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烈欢迎,超过三百万人参加了欢迎仪式。十天后,即巴赫曼月22日,伊斯兰革命取得胜利,巴列维王朝垮台。 伊斯兰共和国的建立 在伊玛目的建议下,1979年法尔瓦丁月12日举行了全民公投,以决定国家体制。伊斯兰共和国以98.2%的赞成票成立。随后,在他的指导和监督下,宪法的起草、专家会议、宪法监护委员会、革命卫队、建设圣战组织、受压迫者基金会以及其他机构的建立相继展开。 神圣防御时代 1359年,伊拉克强加于伊朗的战争对新生的革命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但伊玛目(愿真主怜悯他)以惊人的精神号召人民投身神圣防御,并以充满激情的演讲激励战士们奋勇作战。他关于“战斗到世界摆脱叛乱为止”的著名教令成为长达八年抵抗运动的基石。 逝世 1989年6月13日晚,伊玛目(愿真主怜悯他)因病逝世。次日晚,数百万伊朗民众沉浸在悲痛之中,走上街头,以罕见的仪式安葬了他的遗体。更多的 ...

本周推荐书籍


伊斯兰的完美性一瞥

伊斯兰的完美性一瞥

在人类不断追寻真理与意义的旅途中,伊斯兰以其独特的精神魅力与普世价值,始终吸引着无数求知者的心。本书以简明而深刻的方式,为读者呈现伊斯兰信仰的光辉一角。 本书简介 《伊斯兰的完美性一瞥》是一部旨在帮助读者理解伊斯兰信仰本质与完美性的导览之作。基于伊斯兰丰富的思想传统,本书展示了信仰如何超越时间与空间,成为影响千百万人的精神力量。作者指出:伊斯兰并非需要推销,而是需要被正确地介绍;唯有减少误解,真理才能被看见。本书正是为此而写,为读者提供一扇进入伊斯兰思想世界的窗口。 你将在书中发现 了解伊斯兰信仰“完美性”的核心概念及其精神内涵。 认识误解产生的根源,并学习如何以真实而有效的方式向他人介绍信仰。 体会伊斯兰如何跨越地域、文化、时代而保持普世适应性。 从不同社会群体与时代背景,观察伊斯兰如何提供智慧与启迪。 思考信仰如何引导人的心灵走向平和、理性与开放。 作者简介 阿卜杜拉·马立克·穆扎赫德是一位致力于伊斯兰文化传播与信仰教育的学者与作者。他的作品注重以清晰、温和且具有启发性的方式呈现伊斯兰思想,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都能从中受益。他长期关注宗教误解的产生及其解决方式,并积极推动跨文化的理解与对话。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对伊斯兰信仰感到好奇、希望消除误解、寻求精神启发或对比较宗教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0
385
天方三字经

天方三字经

清代中国穆斯林在融汇伊斯兰智慧与中华传统思想的过程中,创作了一部承上启下的经典之作——金陵学者刘智(介廉)所著 《天方三字经》。此书以中国传统“三字句”的教育体例写成,篇幅不长,却旨义深厚;以精炼之文,阐明伊斯兰关于信仰、道德与修身的核心教诲。 (内容简介) 《天方三字经》 是“中国伊斯兰学术”传统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兼具教育性、哲理性与文化融合性。作者以简练的三字句结构,系统呈现伊斯兰的基本信条:如一神论、创世论、先知使命、人类本性、伦理规范、礼拜与净礼等。本书由昆明后学纳国昌加以注释,对经文语义、圣训背景、经典术语及与中国思想体系的对应之处进行深入说明,使原典的思想脉络更加清晰。 (读者将获得) 对“独一真主”作为宇宙本源的清晰论述。 以中国传统哲学语汇阐释天地万物的创造次第。 伊斯兰信仰根本内容:清真言、经典、修持、伦理、净化。 对礼拜、斋戒、天课、朝觐等五功的简明解释及其道德意义。 关于小净、大净、洁净原则及不洁判定的系统说明。 对“人之贵在有灵”与人类责任的哲学性阐发。 伊斯兰思想与中国儒家伦理之间的交汇与互通。 (作者简介) 刘智(介廉)为清代最具影响力的穆斯林思想家之一,其代表作包括 《天方性理》、《天方典礼》 等。他以深厚的汉学功底,将《古兰经》与圣训(peace be upon him and his Family)的核心思想,用中国传统学术语言重新表述,构建出一套系统而自成体系的“中国伊斯兰哲学”。其著作至今仍在中国穆斯林与学术界中具有重要地位。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研究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学者、关注跨文化思想交流的读者、宗教学与哲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所有希望以简明而精炼的方式了解伊斯兰信仰体系与中国文化互动的人士阅读。

0
391

媒体


《古兰经》第 1 部分(朱兹)诵读

《古兰经》第 1 部分(朱兹)诵读

《古兰经》第 2 部分(朱兹)诵读

《古兰经》第 2 部分(朱兹)诵读

《古兰经》第 3 部分(朱兹)诵读

《古兰经》第 3 部分(朱兹)诵读

《古兰经》第 4 部分(朱兹)诵读

《古兰经》第 4 部分(朱兹)诵读

《古兰经》第 5 部分(朱兹)诵读

《古兰经》第 5 部分(朱兹)诵读

《古兰经》第 6 部分(朱兹)诵读

《古兰经》第 6 部分(朱兹)诵读

《古兰经》第 7 部分(朱兹)诵读

《古兰经》第 7 部分(朱兹)诵读

《古兰经》第 8 部分(朱兹)诵读

《古兰经》第 8 部分(朱兹)诵读